長江流域水質總體為優,監測509個水質斷面中,一類水質占3.3%,二類水質占67%。12月16日,國家漁業科技創新聯盟暨長江水生生物保護與生態修復科技創新聯盟2020年度工作會議在漢召開。當天下午,農業農村部長江辦、生態環境部長江流域生態環境監督管理局、水利部長江水利委員會和交通運輸部長江航務管理局在漢聯合發布2019年《長江流域水生生物資源及生境狀況公報》。
公報重點介紹了2019年長江流域珍稀特有水生生物、漁業資源、重要漁業物種產卵場、漁業水環境及生態修復等狀況。公報顯示,長江流域水質總體為優,監測509個水質斷面中,一類水質占3.3%,二類水質占67%,三類水質占21.4%,四類水質占6.7%,五類水質占1%,劣五類水質占0.6%。重要漁業水域水質良好,部分水域石油類、高錳酸指數超標;長江中下游干流季節性淺灘面積共約430平方千米;長江流域已建和在建水電站總裝機容量2.29億千瓦;采砂總量約3524萬噸;在建航道整治工程涉及河段長度613.5千米。
公報顯示:2019年,宜昌江段未監測到中華鱘的自然繁殖活動,該江段中華鱘繁殖群體估算為16尾;洞庭湖和鄱陽湖分別監測到長江江豚252頭次、1049頭次;長江上游監測到特有魚類37種。長江原有野生魚類435種,經過農業農村部長江辦連續4年調查發現,已有130多種不見蹤跡。為修復生態,長江流域合計放流經濟水生動物37.6億尾(只)、珍稀特有水生動物795萬尾。
農業農村部相關部門稱,長江流域即將全面禁捕,公報的發布對促進公眾了解長江流域水生生物資源及生境狀況,增加公眾保護長江生態環境的意識,推進長江流域生態保護等具有重要作用。